清邁最具代表性的蘭納建築:聖地帕邢寺(一)
要舉出清邁最具有代表性的寺廟甚至是任何建築,帕邢寺(Wat Phra Singh)都絕對是首選。
所有到清邁的旅行團,也必然會參觀此地。
帕邢寺1345年由蘭納的芒萊王朝第五代國王開始興建。
最初的目的是存放父王的骨灰。
1367年,寺廟迎來了一尊斯里蘭卡的佛像,供奉在精舍的大殿,寺廟因此得名。
Wat 在泰文是廟的意思,Phra可以指出家人,但在廟的名稱當中有此一詞,指的是釋迦摩尼本尊。
Singh就是指斯里蘭卡。
有些人將Singh解釋為獅子,但大家如果有機會參訪,不會發現精舍裡的釋迦尊者像下方有任何獅子,所以應該指的是斯里蘭卡無誤。
我們一直提到精舍。
前面三張圖顯示的就是精舍本身。
其中第二張是最左邊的建築物。
精舍的泰文是Wihan,從梵文Vihara而來。
這個名詞本身也在歷史上、或是各個民族當中,流傳出不同的意義。
在泰國,精舍指的是供奉佛像、出家眾聚集朝拜的地方。
到了中國,中國人將原有的精舍一詞套用在梵文的Vihara。
原來精舍泛指講學之所,比附到佛教的詞彙之上,就泛指任何學佛者進修的場所。
但我們稱帕邢寺的這座建築物為Wihan的時候,就完全是在泰國佛教文化的範疇當中理解的。
帕邢寺這座精舍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徵,就是蘭納建築特色。
到泰國觀光,幾乎不會錯過曼谷;而在曼谷,到寺廟朝拜更是不可少的。
我們在曼谷所看到的寺廟與這座帕邢寺就有明顯的區別。
以屋頂而言,曼谷的寺廟以平整為原則,進行水平分層,但蘭納寺廟則明顯以堆疊的形式垂直向上;曼谷寺廟多上釉彩,但蘭納寺廟則力顯柚木原色。
曼谷寺廟的藝術表現是光鮮的色彩,但蘭納寺廟的藝術表現則是精雕細琢。
除此之外,蘭納寺廟的入口階梯兩側以及屋簷,都有蛇形雕飾。
這不是普通的蛇,而是稱作那伽(Naga)的印度教、佛教、耆那教共同尊奉的蛇神。
Dr. Shu 曾經造訪大概不會有任何遊客去的楠府(Nan),那兒的寺廟就更發揮這種蛇神崇拜的藝術風格。
帕邢寺正確地說應該是帕邢寺院。
它是個寺院建築群。除了供奉斯里蘭卡佛像的精舍之外,還有其他的精舍。
而寺院不可少的大雄寶殿,也坐落在寺院中明顯的位置。
第七張圖中,最左邊的就是我們一直介紹的精舍。
接著右邊是寶塔。
再右邊就是大雄寶殿,泰文是Ubosot。
一些重要的儀式,例如誦戒或是剃度,就會在這兒舉行。
誦戒是新月與滿月之日舉行的齋戒,表示對佛陀的尊崇。
現在許多入世弟子即使不完全吃素,也會在初一與十五的時候遵守這道戒規,就是比較鬆散的誦戒表現。
而剃度則是出家成比丘。
說完精舍與大雄寶殿,大家大概會發現,其實蘭納寺院的方落結構與中國相仿。
這的確如此:有精舍(佛堂)、大雄寶殿,接著還有佛塔。
這就是在精舍與大雄寶殿之間金光閃閃的那座建築物。
我們今天就此打住,明天繼續介紹帕邢寺的佛塔。
對於Dr. Shu未來行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:http://wesleyshu.wix.com/home